前后半年,能讓一個市場的競爭格局發生根本的改變嗎?完全有可能。
如果細數過去半年在中國內地搜索市場發生的變動,從動蕩的強度與波及面來說,可能是空前絕后的。2010年1月,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谷歌聲稱受到了中國政府支持的黑客攻擊,首次提出“考慮退出中國市場”;3月,谷歌將搜索服務由中國內地轉至香港。
此后,谷歌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不斷下降,從3月30.9%的市場份額降至9月初的24.2%。在數字變化的背后,曾經的江湖打破了原有的平衡。
此前,百度雖然一直是國內搜索業老大,但谷歌在全球的霸主地位以及它強大的技術能力,一直讓百度不敢快速擴張搜索以外的業務。今年以來,百度卻不斷有大動作。
9月2日,百度推出應用開放平臺,從信息搜索擴展至應用提供;9月16日,百度推出第一款社交網絡產品“說吧”;與日本最大電子商務公司樂天聯手成立合資公司樂酷天,也在10月上線……
因谷歌退出而露出的市場空白同樣給國內其他的搜索企業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搜狗、騰訊搜搜和網易有道這些搜索引擎在此之前曾長期被邊緣化。以搜狗為例,過去六個季度里,它的市場份額平均只有0.8%,但當谷歌宣布退出中國內地市場后,搜狗被從搜狐獨立分拆出來,與阿里巴巴等進行戰略合作。搜狐CEO張朝陽甚至豪邁地提出,要使搜狗成為僅次于百度的排名第二的搜索引擎公司。
谷歌在與中國政府進行了近半年的對峙后,公司CEO施密特承認當初對中國市場的這個戰略調整“犯了錯”。
羅馬不能一天建成,卻可以在瞬間倒塌。谷歌在華的搜索廣告代理商被競爭對手挖得七零八落,而谷歌中國的高管以及技術精英也紛紛跳槽。除了百度、騰訊等各獲幾員大將外,李開復離職后創辦的創新工場中,11人管理團隊有一半左右來自谷歌。
7月以來,谷歌開始了進入中國市場以來第二次大規模招人,谷歌大中華區業務總經理劉允表示,此次招聘不設上限,職位也從產品研發、銷售,到市場、人事。
從順利通過ICP牌照年檢,到大范圍招聘的啟動,以及谷歌全球工程總監林斌的高調復出,谷歌真的要回來了嗎?
李開復不久前公開表示,谷歌在華技術優勢減弱。跨國公司在中國發展,除了會遇到本土化、政策限制、資金、人才等難題外,總部能否給予中國市場更強的政策靈活性和堅持長期穩定的發展戰略,是更為關鍵的因素。
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一個領軍人物去協調各種關系,但在李開復離職后,并沒有一個繼任者來統管谷歌在中國的銷售、技術、政府關系等,劉允主要只負責谷歌中國的銷售。
谷歌在全球的份額依然在上升,但是它的核心價值觀——“不作惡”正在受到挑戰。無線公司Skybook最近指控谷歌強迫摩托羅拉放棄使用其定位技術,轉用谷歌的定位技術。
谷歌的中國戰略似乎還存在著反復的風險。就在谷歌打出招聘廣告的幾乎同一時間點上,谷歌總部發布聲明,稱其搜索引擎在中國內地被“完全屏蔽”(屏蔽67%—100%),谷歌的在線廣告和移動搜索業務也首次被完全封鎖。
這樣的變動帶來的將是戰略的搖擺不定、員工的人心浮躁與合作伙伴的朝三暮四。競爭對手的腳步卻不會因此而放慢。
上一篇:麥肯錫:十種由技術帶動的商業趨勢值得關注
下一篇:Facebook:扎克伯格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