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21
(編者按)1966年出生在中國香港,14歲獨自留學澳洲,20歲舉家遷往美國,28歲回歸中國大陸創業,35歲成為搜狐COO(首席運營官),38歲離開搜狐總裁職位再度創業,帶著搜索基金回國并成立優酷,45歲榮獲《財富》2011年度中國商人,如今他是優酷土豆股份有限公司CEO。古永鏘的光鮮經歷讓人“目不暇接”,對46歲的優酷創始人古永鏘來說,他趕了大早、潛伏數年、大器晚成、終成正果。
古永鏘曾經是搜狐的總裁兼首席運營官,他對于搜狐的發展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后來他選擇了離職,重新回到國內互聯網界,創辦了一個視頻網站——優酷,利用其十幾年職業生涯積累起來的強大資源,使優酷獲得了迅速發展,一年之間便成為國內視頻網站的代表。
很多人說古永鏘有賭性,對此古永鏘笑著解釋說:“那也是理性地去賭,去打仗。在職業生涯里面,創業本身就是一個未知數,但是因為自己在領域有不斷地積累經驗,所以過程中也相對比較有把握。肯賭、敢賭,也賭得起。你停在那里,什么都不干也是一種賭。”
轉折:三次考學 從寶潔到搜狐
搜狐2號
“在張朝陽身上我看到了一個創業者能夠成功的一些因素。我們在一起聊,發現有很多理念相似。”
1999年3月,古永鏘辭去富國副總裁,加入搜狐出任高級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這實際上是搜狐這家創業公司的第一個高管,此前,搜狐只有總監,當然公司此時只有一百多人。
融資顯然是古永鏘首先要考慮的問題,當然,他有這方面的經驗,2003年12月在接受《經濟觀察報》采訪時,他說,“富國的資金基本上都是從美國過來的,再投資中國的項目,所以我投資的經歷同時也就是融資的經歷”。搜狐在上市前一共完成了四輪融資,古永鏘負責了后面的兩輪。張朝陽的明星效應掩蓋了潛在的問題,1998年4月的第二輪融資為220萬美元,換句話說,前兩輪融資規模僅僅相當于同一時期新浪的1/10。
古永鏘加入后,完成了兩輪融資750萬美元及3000萬美元。高效的融資保證了2000年7月12日,搜狐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掛牌上市(Nasdaq:SOHU)。最后的3000萬美元頗為重要,IPO即將開始,而納斯達克的大門正在關閉,古永鏘事后表示,如果遲兩個星期,搜狐將成為完全不同的公司,或者已經出售了。
古永鏘總結搜狐的融資,“搜狐沒有純粹意義的風險投資,這是它與其它競爭對手很大的區別。”古永鏘強調,純粹的風險投資受利益驅動,受制約于基金期限,戰略投資目光長遠得多,并且懂得業務的運營.
創業:億元豪賭優酷,吃土豆
“陪讀”玩出“創業”目標
古永鏘有著深深的創業情結。“不斷創業,這可能也是我給自己的人生規劃。”早在美國斯坦福大學讀MBA期間,古永鏘就深受硅谷創業精神的耳濡目染。“我喜歡充滿激情和挑戰的生活。”創辦優酷,讓古永鏘實現了創業的夢想,而創辦這樣一個視頻網站的點子,是在美國陪妻子讀書時產生的。
2004年11月,搜狐已從古永鏘剛加入時的100多人,成長為一個1500多人的大公司,廣告業績是古永鏘剛接手時的6倍。一切都在向著更加美好的方向發展時,古永鏘卻向張朝陽遞交了辭職信,原因之一是他要陪妻子去美國學習。這時的秦瓊已經在道·瓊斯做了7年,一直希望能換個環境為自己充充電的她,終于決定在2005年實現這個愿望,到紐約大學進修媒體管理專業,為期一年。
在得知妻子的決定后,古永鏘毅然決定放棄工作一起赴美。辭任搜狐公司總裁兼首席運營官,放棄幾年來辛苦打拼下來的事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對于古永鏘來說,這不但可以多點時間陪陪妻子,也可以給自己一段時間休息,傾聽心聲,尋找重新起跑的方向。
在紐約的日子,古永鏘過得隨意而悠閑。他們住在紐約中心公園附近,倆人常常一起在公園里散步,“感覺無限美好”。當秦瓊去上課的時候,古永鏘就呆在家里看電影、上各種網站玩。“就像個超級網蟲,玩很多新的網站,嘗試很多新產品、終端設備。”古永鏘將那段時間稱為“硅谷式閉關”。也正是在“閉關”期間,古永鏘在玩樂中找到了自己創業的目標。
喜愛旅游的他,利用這段時間走了南美一些國家以及新西蘭、澳大利亞、南非和埃及等地。“在旅行期間,我經常有沖動要把這一切的美輪美奐記錄下來,跟家人和朋友分享,可手中的相機只能留下瞬間的影像,無法傳達那時那刻立體的‘美妙’,”古永鏘說,“我突然想到,如果再創業,是不是要做和這種‘記錄’有關的事情。”而當他驚喜地發現人們在Youtube上分享旅游和各種有趣的視頻時,便覺得在互聯網上看、拍、分享視頻一定大有可為。于是,在“閉關”后期,古永鏘對視頻網站展開了一番分析和考察。
2005年11月,古永鏘回國創辦了合一網絡。2006年12月21日,優酷網正式上線。今天的優酷,已經成為國內數一數二的視頻網站.
團隊:都賭過千萬 三人來自搜狐
2005年9月,古永鏘在杭州西湖,用寫在兩三張紙上的11條構想打動了約談他的投資人,隨即300萬美元的天使投資到位。其實古永鏘那會兒還沒有想到最終自己做的是優酷網,只是明確自己要干的事情的原則。
隨后,古永鏘搭建創業團隊,他給自己定下的原則是,“我找的合作伙伴,都是賭過千萬級的,不會找一些賭一兩百萬的人”。意指建立起來的創業團隊,都是在各行各業經歷過大事的人,愿意為催生互聯網一個全新的領域而傾注和付出。
這和他過去的履歷有關。一方面,古永鏘認為自己是愛好驅動者,“在創業的過程中很多人創業有不同理由,要么是為錢,要么是權,要么是名。我是為愛好來的。”另一方面,他也認為自己是一個敢下大賭注的人。
“但是我不是豪賭,我是分析過得賭,有專業的眼光看到常人看不到的機遇和風險,這時賭的越大,贏的比例越大,就越不是風險。創業的眼光其實也是需要賭的游戲和心態磨練的,最初創業沒有什么經驗的時候,贏的比率可能只有50%,但當成功做了兩三個后,到后面贏的比率就會一再提高,于是你賭的越大,博的越大,其實越不是風險。”
第一個追隨過來的是CFO劉德樂。他與古永鏘是多年好友,兩人相識超過16年。1995年至1997年期間,也是在富國集團做投資經理。古永鏘離開富國后直接加入搜狐,劉德樂則在投資圈內繼續打滾。聽到古永鏘要創業,就毫不猶豫加入進來,主要負責找錢。早期沒人時,也要分管市場、公關等工作.
經營:用三國式智慧
曹操式崛起
回顧古永鏘過去的經歷,會發現他有三個很突出的性格:一是做事有計劃性,這個最喜歡散步的中年人不論住在哪里,都希望旁邊有個公園,可以給他用來邊散步邊思考,因為“在這種狀態下想清楚的問題,很少脫離掌控”;二是不服輸,不怕折騰,考三次伯克利就是明證;三是好賭,不是賭博,而是賭命運,每次的“水土不服”或是困難抉擇,其實很大程度上都是自找的——他骨子里就是個不安分的人。
因為做事的計劃性,古永鏘的人生也更像是一種教科書式的,走一種曹操式的穩步崛起路線。它沿襲著每三四年面臨一次重大抉擇的規律,每次都充滿艱難和不確定,一切都像是賭博,而且“越賭越大,每次都要經過三個月的考慮和權衡”。從離開香港到澳洲那一刻開始,從伯克利到貝恩,再到斯坦福,再到富國投資和搜狐,古永鏘始終保持在這種狀態里,直到他做到搜狐總裁,在一名職業經理人的生涯達到頂峰后,他辭職了——他要去美國給太太陪讀,順便“閉關”思考。
狠狠地追看《24小時》和逛夠了紐約中央公園之后,到了9月,古永鏘覺得差不多想清楚了,“要返璞歸真”:從工作的興趣,生活的樂趣,身體健康的經營,到家庭方面的一些考慮,“都要讓自己非常簡單”。
用這種追求簡單的原則,古永鏘把自己想做的事歸納為三點:一是要創業,二是要“當一把手”,三是要做互聯網。當時剛剛上線的Youtube抓住了古永鏘的眼球——“原來在網上看視頻,還可以看得這么爽!”這樣的新鮮體驗是古先前從來沒有的.
古永鏘:互聯網“中國模式”的三要素
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從模仿開始,卻做成了很多美國互聯網企業沒有做成的事。那么,做出“中國模式”,需要哪些條件?
古永鏘總結了三個要素,即專注、創新和合作。
首先是專注。
在專注方面,古永鏘認為成功的典范是阿里巴巴。
“可能有人會問,阿里巴巴專注嗎?它既做B2B——阿里巴巴,C2C——淘寶,又做支付寶和B2C淘寶商城等,但我們想一下,它基本都圍繞電子商務,都是在同心多元化,專注于電子商務的生態圈。”古永鏘說。
在古永鏘看來,專注成就了Google、Amazon、阿里巴巴等領先企業。因此,優酷“不會去做與合一夢想無關的事情”。直白地說,“除了視頻,優酷什么都不做;只要是視頻,優酷什么都做”。
面對記者提出的優酷上市后的發展是否會有所延伸的問題時,古永鏘肯定地說:“我們將專注于我們影視綜藝的核心。”
在專注之后,古永鏘強調創新。
這一次,他把目光轉移到了騰訊和百度身上。他說:“大家或許會拿ICQ或Google與騰訊和百度做類比,但以QQ為例,盡管開始是ICQ眾多模仿者之一,騰訊卻率先推出了基于QQ的一系列創新應用和業務模式,成就了青出于藍勝于藍的佳話.
古永鏘:不盈利才能得到最大利益
在優酷上市前的路演中,古永鏘及優酷團隊被投資人問到最多的問題有兩個:其一,既然不同于Youtube,與盈利相比,內容成本會不會成長過快;其二,優酷的盈利時間表。
對優酷來說,這樣的問題回答起來并不困難,因為自網絡視頻誕生起,它們就被成百上千次的提及,被精心優化過的答案閉著眼或許都能熟練地說出來。
“對我們來說,盈利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為在視頻行業,收入的規模和用戶的增長、或者技術與內容的投入并沒有那么直接的關系。”古永鏘說,“成本其實是固定或說可控的。我可以多加節點和服務器,可以多買內容,但是我也可以選擇不投入不做,只是犧牲了用戶體驗。這兩方面的投入,短期來看,并不能代表我可以賣更多廣告,但如果從持續發展的趨勢來看,我只需要做到收入的增長超過投入的增長,這樣早晚都會盈利。關鍵在于,你要知道這些投入值不值得。”
簡言之,優酷會賺大錢,但如果你逼著它現在賺錢,就有可能喪失賺更多錢的機會。而這,也是優酷最后一個悖論的答案:不盈利,反而能夠為公司帶來更深遠的利益。“我們上市確實做的比較狠一點,收入預期很低,投入預期卻很高,但是當我們將這套東西解釋清楚,就能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只有真正深刻理解資本運作,才知道盈虧平衡點的基本意義。”古永鏘說。
優酷的信心建立在全球投資人對中國經濟和中國互聯網未來的樂觀預期上,同時,其“內容、技術→用戶、品牌→廣告、收費→增加投入”的循環,也被廣泛認可。當所有人都開始認同這是一個很好的投入階段時,優酷的不盈利就被允許了,甚至會有更多人拿出錢來讓優酷去投入,以期分享其未來的成功。
這也正是優酷股價至今仍然高企不下的原因。如果說資本運作的本質就是對預期的管理,剛開始用“不盈利”將預期做到最低反而是好事。這是一個堂堂正正、簡單直接的陽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