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01
編者按:盡管蘋果如日中天,但三星開發手機的時間早于蘋果五年以上,坐擁屏幕、芯片、內存等核心器件,為什么這次會輸得這么慘?原來,他們不是輸在通信技術上,卻敗在了已逝的喬布斯身上—他那獨特的審美與對設計的狂熱,戰勝了三星。
蘋果與三星的這一輪專利大戰以蘋果的勝利告終:三星不僅要賠付10億多美元,并且股價下挫7%,市值已蒸發14萬億韓元;而蘋果則是小幅上漲。
蘋果打設計牌大獲全勝
此次,美國法院受理了來自蘋果對三星的七項有關專利侵權的指控,其中6項被認定為三星侵權。此前大多數專利官司都涉及晦澀的通信技術,但此次蘋果的幾項指控卻比較容易令人理解,因為蘋果將以往通信專利復雜而又瑣碎的技術細節變成了體驗以及外觀設計專利。
對這一點,三星是始料未及的,除了不相信蘋果可以用“圓角矩形”外觀作為專利來打擊自己外,作為實力雄厚的手機廠商,三星在功能機時代就已經占據一席之地,自認在無線通信領域的專利積累足夠雄厚,完全可以與蘋果匹敵。
然而此次訴訟的走向卻慢慢地走向了不利于三星的方向,究其原因是:蘋果打了一場以往通信圈并不熟悉,但喬布斯十分擅長的戰爭:外觀與用戶體驗設計。
此次蘋果的專利指控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為產品外形類:包括指三星多款產品涉嫌抄襲iPhone3Gs外觀既四周金屬包邊、圓滑后背、玻璃一體前面板設計的兩項商業外觀設計專利,以及一項未成功的指控涉及三星平板外觀抄襲iPad外觀;另一類為智能手機觸控體驗,包括:通過雙指捏合放大、縮小照片,一鍵快速返回(盡管三星將home鍵設計成方形而蘋果為原型,依然沒有逃過訴訟),雙擊屏幕實現文本、圖片瀏覽時的放大縮小這三項專利。
作為手機領域的后進者,蘋果在基礎通信專利方面的積累并不深厚,此前一直積極進行專利收購,與此同時為日后蘋果全球當原告埋下伏筆的是:在涉足智能手機期間,蘋果積極申請有關產品外觀設計、用戶體驗、界面設計等方面的專利。而在基礎通信專利方面蘋果通過交換授權、付費的方式很少被人抓住小辮子,當年與諾基亞的專利訴訟就是以蘋果向諾基亞支付特許使用權費用而和解。
專利戰一般死不了人
蘋果所積累的這些專利,是谷歌無法與之匹敵的。作為蘋果的死對頭,安卓的擁有者谷歌在硬件上的心思總讓人感覺撲朔迷離,而安卓陣營的廠商正在被蘋果逐個刁難,智能手機新秀HTC、出貨量劇增的三星都不可能逃過蘋果早已編織好的巨大專利網。而谷歌對待此次自己陣營中最強勁的手機廠商遭此打劫,態度再次迷離了,難道谷歌不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不過由于蘋果拿著那些“人無我有”的專利就是打算斗跨安卓陣營。在未有更好的對策之前,谷歌除了暗中敦促手機廠商加緊在專利方面布局,自己四處收購專利外,也別無他法。
蘋果清楚始終不愿染指硬件制造的谷歌唯一的軟肋在哪兒,也因此捏住谷歌的軟肋不停地掐:有關觸摸屏、平板電腦相關的各種體驗、界面、外觀專利幾乎已經被蘋果事無巨細地申請過了,很多人認為蘋果與谷歌對掐微軟系得利,事實上,微軟沒有被蘋果告上法庭是因為還沒有威脅到他,玩軟件出身的微軟與昔日蘋果的手下敗將諾基亞的組合能否玩贏“蘋果式”的專利戰?前景不看好。
或許可以這樣說,喬布斯留給庫克最好的遺贈或許正是這些與通信技術無關的專利,至少可以將競爭對手擋在門外幾年。
不過,究竟可以擋幾年?這個問題或許要拋回給庫克。事實上,再高明的專利都不可能是擋住競爭對手的唯一理由,當年思科沒拿專利拍死華為,諾基亞沒拿專利拍死蘋果,今天蘋果也不可能用專利拍死三星。一切勝負依然是市場見分曉,在下一代iPhone發布前的這場訴訟勝利只不過是一場熱身賽;新iPhone能否再度驚艷世人,才是蘋果立足市場的關鍵。而三星的討巧型創新雖然永遠無法令人驚艷,但是卻總能帶來填補市場需求的產品:7寸的Galaxy Tab如是,5寸的Note亦如是。這些蘋果看不上的改尺寸的做法,并非就沒有市場需求。或者說,本來就不是一個路數的二者要一爭高下,很難評判勝負,無論最終評判的結果是什么,法官都將來自于市場,而非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