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01
中國三大國有石油公司之一的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以下簡稱為中海油),于7月23日宣布已與加拿大大型能源企業尼克森石油公司達成了收購的最終協議,交易總對價為151億美元。作為交易的一部分,中海油將把卡爾加里建成該公司中北美總部,管理尼克森的全球業務和中海油在該區域的現有業務(中海油在該區域目前的資產為80億美元左右)。中海油將保留尼克森現在有的管理團隊和員工,并且中海油股份公司會在多倫多股票交易主板(TSX)上市。
收購價是合理的嗎?
中海油將以尼克森普通股每股27.5美元的價格以全現金方式支付來完成交易。該價格與尼克森在紐約證券交易所2012年7月20日的收盤價相比有61%的溢價。許多市場觀察家對支付給尼克森公司的高溢價有所質疑,主要因為尼克森一直受到生產、利潤和股價下滑的困擾。在宣布收購之前,尼克森的股價相較2008年的高位已經下跌了58%。該公司2011財年利潤為6.97億美元,相比于2010財年下跌了37%。同時由于也門長期以來一直是尼克森的主要石油來源之一,該國政治的不穩定也危害到了尼克森的生產。
此次收購是對于尼克森公司的整體收購。而自優尼科并購案以后,中國能源公司在海外的投資往往是通過購買少數股股權而并非整體收購。整體收購中不可避免地需要支付“控制權溢價”,尤其是考慮到中國能源公司控制海外資產面臨著很大的外部難度的特殊情況。不過整體并購終究意味著扭轉尼克森業績表現的重擔全部落到了中海油的肩膀上。因此交易成功與否的關鍵在于中海油能否實現成功的整合和并且有效地管理新公司,從而達到預先設定的未來五年的目標。尼克森目前本土外的很多石油儲備開采尚有技術難度,目前還不清楚中海油是否有足夠的運營專業能力來迅速扭轉這一局面。
收購是否緩解中國的資源短缺?
這筆交易還未得到加拿大工業部長克里斯琴·帕拉迪斯的批準。該部長已經表示最終決定將基于提議的投資規模、對就業的影響、加拿大人在未來本國業務中的參與程度以及對加拿大在世界市場上競爭能力的影響。很顯然,加拿大的最終決定將取決于其國家利益。
從中國的角度看來,在交易的背后可能有一個更大規模的國家規劃。中國每天消耗大概9百萬桶石油,僅次于美國。能源安全一直是中國政府極為關注問題,政府一直致力于減少對石油進口的依賴,并且已經投資一些非洲和委內瑞拉的石油項目,而這些投資在很多私有企業看來風險過高而無法投資。同時中國已經獲取了先進的生產技術來更好地開采一些非常規油氣資源,如深海油田和硬化石層的石油和天然氣。
尼克森公司是加拿大第六大獨立石油勘探和生產商,相比于那些國際石油巨頭本身規模并不太大。這意味著此次收購并不能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中國快速上升的能源需求。中國在目前也通常不會直接將其從亞洲以外地區開采的大部分石油直接運回到國內,往往選擇將其在全球石油市場進行交易。
這場交易對于中國的真正的戰略價值可能是尼克森在非常規能源開采能力。尼克森的非常規能源主要是位于加拿大西部的油砂和頁巖氣,而常規油氣的探測和開采主要集中于北海、西非的離岸地區和墨西哥灣的深水地區。盡管尼克森是以擁有加拿大具有開采難度的油砂地區而著稱,其擁有的頁巖氣開發能力將為給中海油在頁巖氣開采的提供了堅實的起步點,同時也使中海油能夠獲得墨西哥灣和非洲的油田資源,這使得中海油外來的資產、儲備和生產能力更加地多樣化。
相比于中石油和中石化,中海油在中國新興的頁巖氣開發中算是后來者。中國占全球頁巖資源的五分之一并且擁有世界最大的技術可采儲量。為了滿足本國的能源需求,中國政府已經將頁巖氣作為本國的新能源戰略的一部分。這包括一個全國性的頁巖氣調查評估,以及政府設定的2015年65億立方米和2020年600-1,000億立方米的生產目標。美國的頁巖氣開采量在過去幾年呈爆炸性增長,在2011年達到2,000億立方米。以此作為衡量中國頁巖氣潛力的例子,很明顯對于該領域的公司而言存在著非常巨大的商機。為了達到這些目標,中國迫切需要勘察評估、勘探和開采頁巖氣的技術。
在今年早些時候,中海油已經明確表示非常規能源和頁巖氣是公司發展的優先戰略。去年開始中海油在海外已經完成了幾筆頁巖氣的戰略投資,包括部分收購切薩匹克能源公司和戴文能源公司在美國的頁巖氣項目的幾份租約。今年早些時候,中海油開始了該公司國內首個頁巖氣項目。如果尼克森的交易有助于使中海油成為中國新興頁巖氣行業的在未來幾年領導者,150億美元的價格可能會被證明是物有所值的。